1 概述
半刚性路面基层是以无机结合料作为路面结构的持力层,与采用粒料类材料作为路面结构层的柔性路面相比,具有强度高、承载力高、整体性好、刚性大的优点。但它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其抗温、抗湿变形能力较差,易形成干缩裂缝及湿缩裂缝,进而使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导致沥青面层开裂,影响路面使用质量,缩短路面使用寿命。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的应用技术,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2 常见路面病害分析
半刚性路面由于其材料组成的特点,必然会产生裂缝。路面裂缝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路面病害。按其产生的成因分为两类,即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荷载裂缝主要由行车荷载引起的疲劳破坏产生的,非荷载裂缝通常是温度和湿度变化以及材料自身特点引起的,也有部分裂缝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这主要是半刚性基层都是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经压实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当材料自身的拉应力无法抵抗外界变化而引起的应力时,就会产生开裂现象。这种裂缝即为干湿裂缝,这些裂缝一般产生在早期,易引起面层反射裂缝;又由于半刚性基层几乎为完全不透水的结构层,来自路面的渗水,积存于基层表面,无法排除。在荷载作用下,基层表面容易破坏,形成灰浆,并通过裂缝泵吸至路面上来,即产生通常所说的唧浆,从而加速路面的破坏,成为沥青面层损害破坏的主要原因。
沥青路面层渗入的水不断通过基层扩散,逐渐使基层软化,形成泥浆,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的界面条件从连续状态变为滑动状态,或半连续半滑动状态。在这样的界面条件下,通过荷载作用,道路面层有可能早于基层首先发生弯拉开裂,并逐渐向上扩展,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
3 处治施工
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是由基层半刚性基层开始逐渐向面层扩展开来的,寻求一种抑制或延缓反射裂缝扩展趋势的处理方法是处治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的关键。减少面层反射裂缝,应从半刚性基层开始。在工程实践中处治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半刚性基层上(纵向)全幅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玻纤聚酯防裂布、玻纤土工格栅、涤纶土工格栅、土工布),以此作为隔离层。
方法二,在半刚性基层上预切横缝,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根据试验段确定,通常每隔20~30m切一道横缝,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有玻纤土工布、玻纤土工格栅、涤纶土工格栅等。
4 施工注意事项及要点
4.1 合成材料技术要求
施工中所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玻纤聚酯防裂布、玻纤土工格栅、涤纶土工格栅),要求其强度高、变形小,能承受170℃以上的高温,延伸度好,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2 施工要点
(1)下承层的准备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无污染与杂物。采用方法二时,应按设计要求预切横缝,已开裂处也应预切横缝,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玻纤聚酯防裂布、玻纤土工格栅、涤纶土工格栅)
施工时可采用机械或人工铺设。铺设前,先将一端用固定器固定好,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拉紧,拉力适中,张拉伸长率不得大于1.5%。不允许出现褶皱现象,最后用固定器固定另一端。
(3)搭接与固定
玻纤土工格栅横向搭接宽为10~12cm,并将后一幅端部压在前一幅末端之下,纵向搭接宽度8~10cm。横向搭接处用固定器固定,纵向搭接处可用固定器固定,也可用铁丝绑扎牢固。
玻纤|涤纶土工布横向搭接宽为5~8cm,并将后一幅端部压在前一幅末端之下,纵向搭接宽为5~8cm。横向搭接处用固定器固定,纵向搭接处可用固定器固定,也可用粘层油粘结。
(4)洒沥青粘层油
铺好土工格栅,用固定器固定后洒粘层油,粘层油用量控制在0.4-0.6kg/m2之间。
(5)摊铺沥青面层
沥青面层施工方法与普通沥青面层施工要求相同,但应严禁施工车辆在已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上转弯与调头。
5 应用情况比较
苏218省道扬中段拓改工程于2001年底全线通车,纵观全线,沥青面层断断续续出现很多纵横向裂缝,经灌沥青后,很像一条条横七竖八的"蚯蚓"或手术后缝合的伤口,经分析,除极个别地段由于路基局部不均匀沉降造成以外,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
在扬中新城区骨干道路工程新民路时选择在主干道上全幅铺设了土工合成材料。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精心操作。该道路经半年运营,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明显裂缝。确保了路面的美观,车辆行驶平稳、舒适,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土工布和玻纤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应用技术,在目前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简单易行的处治措施,值得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